你看那边,李四对张三说:“饿不饿呀,我给你煮碗面吃?”
李四说,“这是我专门为你做的,尝尝、尝尝。”
张三说,“谢谢你的好意,我知道这是专门为我准备的,但是我现在不饿。”
李四说,“吃点吃点,很好吃的。”
张三说,“我想带回家,等我想吃的时候再吃。”
李四说,“你吃的太少了。”
张三说,“我知道你关心我,但请不必为我操心,我根据我身体的需要来吃东西,现在我知道我已经饱了。”
李四说,“怪不得你这么瘦呢,是不是在减肥啊?别赶这种时髦。”
张三说,“如果你可以不讨论我的体重,我会很高兴的。”
李四说,“好好,你喝点这个汤吧。”
张三:“我不想喝,谢谢。”
李四:“你怎么什么都不吃啊,是不是菜不合你口味?”
张三:“不是,你的菜我喜欢吃,而我的食量就到此为止。”
李四:“你都喜欢吃什么啊,要不要我们出去吃?”
张三:“真的不需要。最近你有看过什么有趣的电影吗?”
李四:“哎呀,你没吃好啊,你是不是喜欢吃甜的,我去给你做个甜品。”
张三:“我希望我们不要再讨论吃这个话题了。”
李四:“啊,为什么啊?人活着不就是为了吃吗?”
你觉得这个故事中,张三对还是李四对?
如果你是李四,你也许会觉得,张三太夸张了,一般中国人都懂得为客之道,就是不但要吃主人做的菜,而且要吃得很开心,要给主人面子,况且,为了和和睦睦地把饭吃完,吃撑一点又能怎样呢,大家不都是这么做的吗?
但如果你是张三,你也许会觉得,自己和李四一起吃饭,说明我俩关系好,那么既然我俩关系好,就应该互相体贴,关心彼此的健康,而不是为了给主人面子,就勉强吃掉,或者主人为了自己的面子,就勉强把客人喂撑。这种看似互相退让的行为,其实和我俩的关系是背道而驰的。
好像都有各自的道理。
如果支持李四:坚持弘扬礼仪之邦礼尚往来的精神,我们得知道为啥去坚持
也就是,一个由面子、人情构建的社会,对你对我,究竟有什么好处?
中国有句话叫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”,还有人说“谁都有走窄的时候”,个人命运常常不可预计,“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”国家社会又无法为人民的生活提供足够的保障,势必让人民缺乏安全感,寻求自救的办法,而中国人的办法就是和身边的人、亲近的人紧紧抱团,让彼此之间都为了对方而活着,这样一来,就可以借助群体的力量好好活着,而且比一个人的时候活得更好。
中国之所以流行人情和面子,其实是因为大家心里想的都是,“我今天帮了你,有朝一日你发达了,我落魄了,你不会不管我”,所谓卖人情和买面子,就是为了以后的投资。投资未来,其实无可厚非,很多热衷于买卖人情面子的人,也是这么想的。假如你也这么想,那也再正常不过。
至于受人情和卖面子,都是为了得到实际的好处。假如对方不买面子,你可以反过来责怪Ta不仁不义,把对方从一个不卖人情的人变成欠你人情的人,惩罚Ta不遵守游戏规则,甚至已经在游戏中的人也会帮你一起谴责,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这件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;位高权重者则不怕对方不买面子,因为他们相信对方终有一日会有求于自己,所以会主动买自己的面子,卖人情给自己,否则受到的惩罚恐怕不仅仅是被谴责。
出于以上种种原因,这个游戏经久不衰地延续了这么久,直到如今。
编辑:陶媛